曹振霆古今文化探寻:哪吒闹海在天津

2017-08-22 12:04:45 来源: 搜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曹振霆先生,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委员,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学术会委员。曹先生受邀长期为各大网站,报刊,手机客户端等著名媒体撰写、家居堪舆学、传统民俗文化、姓名学等文章,同时是天津电视台家居栏目特邀嘉宾。

令人瞩目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全运会的吉祥物——津娃是作者根据杨柳青年画中的胖小子而创作的。看到津娃,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哪吒的可爱形象。据悉,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将首次出现舞龙,上演一出“哪吒闹海”的场景。故事虽是神话,发生的地点也有多处之争,但总的说来,哪吒闹海在天津还是最为贴近的说法。笔者查寻史料记载,哪吒闹海的故事在《西游记》与《封神演义》里均有描述。因《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演义》,所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作书时并未读过《封神演义》,而《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应该是看过《西游记》的。1550年,年近五旬的吴承恩,从江苏淮安老家北上京城赶考,谋求功名,路过天津时,写下了“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的美妙诗句。其中“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含有对古海河河道古东海景致的艺术想象。以后吴承恩曾多次到天津游览并搜寻素材,吴承恩在游历杨柳青采风取材时,天津民间流传的哪吒形象长得眉清目秀,藕节一般的四肢白白胖胖,原型很像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怀抱鲤鱼的胖娃娃。杨柳青年画中经常会出现荷花和藕等图案,藕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之意。哪吒这一形象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想象的产物,属于浪漫主义作家的艺术创造,并非是吴承恩闭门造车,凭空而成。应该说,天津是其创作的主要源泉。

\

哪吒的形象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哪吒是为数不多的与海有关的英雄形象。而且哪吒好管闲事、讲义气、敢作敢为、舍生取义的形象与天津人的性格有众多相似之处。哪吒少年英雄神通广大,将门虎子嫉恶如仇,颇得天津人的喜爱。在《西游记》与《封神演义》里均提到哪吒出世的地方是陈塘关,那陈塘关到底在哪里?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我们且从原著里寻求一下答案。在《封神演义》中,四大诸侯国以西岐为首,全部从自己的属地向朝歌进军。南伯侯北上攻打三山关;东伯侯西行攻打游魂关;北伯侯南下攻打陈塘关。《封神演义》在第八十六回中写道:子牙曰:“君侯兵至孟津几时了?”黑虎曰:“不才自起兵取了陈塘关,人马已至孟津扎营数月矣。今闻元帅大兵至此,特来大营奉谒,愿元帅早会诸侯,共伐无首。” 由此可知,陈塘关的位置一定要在朝歌的北面,北伯侯黑虎兵取陈塘关才符合当时的地理环境。而朝歌在什么地方呢?朝歌,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商纣王在此建都。《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在朝歌以北,只有天津陈塘庄符合这一说法。在商朝时,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版图还不属于中国的疆域,天津陈塘关是阻挡辽北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口。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而太乙真人与姜子牙是师兄弟,所以姜子牙是哪吒的师叔,哪吒与姜子牙都曾生活在东海之滨的天津。天津静海的子牙镇、子牙村、子牙河、太公庙遗址和姜子牙钓鱼台遗址处的两块碑文也确认了姜子牙曾经在此地隐居过。哪吒协助姜子牙伐纣,是古代同一时期密不可分的“战友”。据《封神演义》第十四回提到,哪吒死后,曾托梦给他的母亲,让他的母亲为他建一座哪吒行宫,使他可以受人间香火。由于担心李靖知道后会将哪吒行宫拆除,于是哪吒的母亲就在离陈塘关较远的翠屏山上建立了哪吒行宫,后来被李靖发现烧毁。恰好在天津蓟县于桥水库边上有座山,正是翠屏山。

《封神演义》第12回描述哪吒闹海时写道:哪咤年方七岁,身长六尺。时逢五月,天气炎热,李靖因东伯侯姜文焕反了,在游魂关大战窦荣,因此每日操练三军,教练士卒。不表。且说三公子哪咤见天气暑热,心下烦躁,来见母亲,参见毕,站立一傍,对母亲曰:“孩儿要出关外闲翫一会。禀过母亲,方敢前去。”殷夫人爱子之心重,便叫:“我儿,你既要去关外闲玩,可带一名家将领你去,不可贪玩,快去快来。恐怕你爷爷操练回来。”哪咤应道:“孩儿晓得。”哪咤同家将出得关来,正是五月天气,也就着实炎热。书中所说“时逢五月,天气炎热”与“正是五月天气,也就着实炎热。”应是老黄历中的阴历五月,阳历应为六月,天津的六月正是炎热的夏至之时。所以说,当时的气候特点与天津是完全相符的。

书中还写道:“不知这河是九湾河,乃东海口上。哪吒将此宝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红了。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动撼”。天津处于九河下梢,海河弯曲回转,正好与书中提到的“九湾河”相吻合。海河曾经进行过六次截弯取直,在多次截弯取直前陈塘庄恰居海河湾,因此又有“九河湾”之称。书中所提东海即现在的渤海,天津本是退海之地,海河的入海口就在陈塘庄的东面,从军粮城到陈塘庄都是海岸,还有人在那里挖出过贝壳。河西区文史资料中记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考古队曾经在那里挖出一具鲸鱼的化石,证明那里以前是大海。在众多民间传说中,哪吒闹海发生在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是流传最多、最明确的一种说法。陈塘庄附近有两个村子,一个叫上河圈,一个叫下河圈,这两个村子的形状都是圆形的,传说这就是哪吒幻化留在人间的两个风火轮落地生根处,故得地名以祀祭之。古天津海岸在今陈塘庄以东,有“蛤蜊岗子”“贝壳堤”为证。遥想当年伫立陈塘关头,东向而望,定是碧波万顷、白浪滔天,颇有临东海之意。《西游记》作者曾到过杨柳青、盘山、九湾河边陈塘庄乃至蛤蜊岗子搜寻素材和传说。蛤蜊岗子位于天津津南区巨葛庄,是距今3800~3000年前的海岸线遗址,其贝壳堆积厚2.5米,长约5公里,宽200多米。此处分布有一片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存。自然形成的贝壳堤,是大海的足迹,沧桑的见证。同治、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淮军在陈塘庄一带屯田修路、安家置业并设码头和关卡(常关),又名“陈塘关”。 还把陈塘庄一带的海大道(今大沽路)地段修通,于是便出现了常关陈塘庄分关,代收货税。大批淮军官兵及其家眷入津后,在此世代生息繁衍,使淮河方言与海河方言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天津方言。据天津《地方志》记载,陈塘庄曾有一座“哪吒行宫”,里面供奉着哪吒和托塔天王李靖的神像,行宫内有一个正殿和两个配殿,还有一口深不见底却能听见流水声的井和一棵特大的古树。原有哪吒庙所在的地点位于如今的洞庭路和大沽南路交口,即原陈塘庄派出所的所在地。庙的后身毗邻洞庭路小学。哪吒庙建筑于高台之上,台阶高约1.5米。台阶旁边是消防队站岗的岗楼。庙门为敞口,庙内设置有正殿、东西厢房和后院。据当地老人讲,解放前有人在陈塘庄一带修建厂房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大片建筑物,人们便传说这是当年托塔李天王的公馆,号‘小关东”(陈塘关之东),这个地点就在今天油毡厂油库附近,当时从地下刨出有用大砖砌作穹窿式的建筑,有目击者称,当时还挖出两条大蟒蛇来。在上河圈村南也曾建有哪吒庙,庙内有一座山门,一座主殿,还有两座小配殿,里面供奉着李靖和哪吒、金吒、木吒的神像,还立有一座托塔李天王的玲珑宝塔。天津现存两处哪吒塑像:一处在塘沽的潮音寺;另一处在河西区干部俱乐部的燕园。

\

1986年,在海河狮子林桥边有一座哪吒闹海的雕像,这座哪吒雕像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骑在蛟龙背上,威风凛凛的形象成为天津人共同的记忆。2011年天津泰达队已将哪吒定为球队的吉祥物,1999年天津举办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会徽也采用了哪吒的形象。陈塘庄曾有一道明清时期的传统同乐高跷老会,会中就有哪吒形象。1995年河西民间艺术团恢复排练了高跷哪吒闹海,产生了广泛影响。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 与海地街只隔一条微山路,小海地就是因为是海退之地而命名的。 在天津很多地名与海浸陆地有关,如海光寺、望海楼、古海道、东海街、海地道------。

根据《封神演义》第12 回描述:话说哪吒同家将出关,约行一里之馀,天热难行;哪吒走得汗流满面,乃叫:“家将看前面树陰之下,可好纳凉?”家将来到绿柳荫中,只见薰风荡荡,烦暑尽解,急忙走回来对哪吒禀曰:“禀公子!前面柳荫之内,甚是清凉,可以避暑。” 哪吒听说,不觉大喜,便走进林内;解开衣带,舒放襟怀,甚是快乐。猛然的见那壁厢清波滚滚,绿水滔滔,真是两岸垂杨风习 习 ,崖傍乱石水潺潺------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年仅7岁的小哪吒出门并不远,“哪吒同家将出关,约行一里之馀”,这说明陈塘关离九湾河是很近的,这个距离完全符合陈塘庄位于海河之畔的位置。再看这段文字多处提到了树陰、绿柳荫、柳荫、林内、垂杨。这也恰与北方多杨柳,海河岸柳成行相符。以前位于陈塘庄的海河边都是柳树,再往东便是柳林公园。现在仍有西柳公园、柳林大楼、柳林医院、柳林街。目前的大沽南路以前叫海大道,这条海大道一致通往大沽口,复兴门就是海大道上检查税收的一个关口。这里本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湾,以后开通成城防河,现在叫复兴河。复兴河与海河汇合交口处,海河变得开阔起来,并转弯正东奔流而去。顺着复兴河到海河边有一条路叫清湾路,路两侧为天房海河湾与金海湾花园。清湾路、海河湾、金海湾,都带一个湾字,这不就是九湾河吗!其实就是下河圈的位置。有人认为哪吒闹海在三岔口,三岔口是海河的起点,距陈塘关尚有一定的距离。陈塘关的位置应在陈塘庄、上河圈、复兴门与下河圈范围内,陈塘庄很可能就是陈塘关将士们的家属居住地。当哪吒禀告母亲要出关闲玩时,其母叮嘱他要“快去快来”,快去快来也就是不能走远,推断哪吒最远也就走到下河圈附近的海河边上,即复兴河与海河交汇的位置。只有这个位置在古时才真正处于九河湾的东海口上。幸好这里还没有象其它地方那样被立交桥与高耸的楼宇而吞噬,目前依然保留着许多苍老的树木,这对于开发旅游来说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必会成为海河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名声鹤起,享誉全国!

\
\

玄学大师曹振霆

相关热词搜索:哪吒 天津 文化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